糖尿病的治疗

时间
2008-12-01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4)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治疗之一:心理治疗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二、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糖尿病治疗之三: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将在下面列举的锻炼法中具体阐述。在 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外台秘要》都记载了消渴病的体育运动疗法。此后,历代医家皆有论述。

到十八世纪中叶,国外的一些著名医学家也开始主张糖尿病患者应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把体力活动、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游泳锻炼法

1.游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游泳不仅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慢跑锻炼法

跑步是一项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

1.跑步与健身

(1)锻炼心脏,保护心脏。坚持跑步可以增加机体的摄氧量,增强心肌舒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2)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跑步时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放松,有力地驱使静脉血回流,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和盆腔瘀血,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大运动量的跑步锻炼,还能提高血液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3)促进代谢,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保持健康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跑步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故坚持跑步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病的一个有效“药方”。

(4)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脂质过高者,经跑步锻炼后,血脂可下降,从而有助于防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5)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人越是锻炼,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2.跑步健身法

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1)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2)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练习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

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气,再跑二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

3.注意事项

(1)掌握跑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的中老年人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控制体重;轻度糖尿病患者,体力中等或较弱者,为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都可进行跑步锻炼。

肝硬化、病情不稳定的肺结核、影响功能的关节炎、严重糖尿病、甲亢、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心血管病如瓣膜疾病、心肌梗死、频发性心绞痛等均不宜跑步。

(2)跑步应避免在饭后马上进行,或在非常冷、热、潮湿及大风的天气下进行。

(3)跑步锻炼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做到量力而跑,跑有余力,不要弄得过分疲劳或使心脏负担过重。

(4)跑步最好在早晨进行,可先做操然后跑步,临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散步锻炼法

(1)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钟)或中速(80-90步/分钟)散步,每次30-60分钟,可用于一般保健。

(2)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

当你感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就能使心理恢复平衡。

(3)定量步行法(又称医疗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

(5)摩腹散步法: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

(6)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仅净化被污染的空气,雨前阳光中及细雨初降时产生的大量的负离子还具有安神舒气,降低血压的功能。在细雨中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引起的人体郁闷情绪,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毛毛细雨犹如天然的冷水浴,对颜面、头皮、肌肤进行按摩,令人神清志爽,愁烦俱除。

糖尿病治疗之四: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

磺脲类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

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6~10小时,持续 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40单位/毫升

U-100: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国内胰岛素均为40单位/毫升,

国外胰岛素则两种都有。患者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之前必需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浓度胰岛素,否则后果严重。

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有不同的用途:

U-40用于常规注射

U-100主要用于胰岛素笔

中药验方

方剂1

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燥热伤肺证

方剂2

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肾阴虚阳亢证

方剂3

赤小豆30克,怀山药40克。猪胰脏1具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以血糖降低为度。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4

西瓜子5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任意食用。

适应症:糖尿病肺热津伤证

方剂5

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半杯。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尿浊症

方剂6

生白茅根60-90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0日。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7

山药、天花粉等量

制用法:水煎,每日30克。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8

桑螵蛸60克

制用法:研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6克,每日3次,至愈为度。

适应症:糖尿病尿多、口渴

方剂9

葛粉、天花粉各30克,猪胰1具

制用法:先将猪胰切片煎水,调葛粉、天花粉吞服,每日1剂,3次分服。

适应症:糖尿病多饮、多食

方剂10

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势伤胃津证

方剂11

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方剂12

红薯叶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13

木香1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葛根、丹参、黄芪、益母草、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血淤证

方剂14

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各9克,天花粉6克

制用法:共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14克水冲服。

适应症:糖尿病气阴两虚证

方剂15

黄精、丹参、生地、元参、麦冬、葛根、天花粉、黄实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肾病肝肾气阴两虚夹淤证

方剂16

蚕茧50克

制用法:支掉蚕蛹,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多饮,尿糖持续不降

方剂17

猪胰脏1具

制用法:低温干燥为末,炼蜜为丸。每次开水送服15克,经常服用。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18

天冬、麦冬、熟地、赤芍各15克,黄芩、大黄(后下)各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元参30克,玉米须6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胃热炽盛证

方剂19

山药25克,黄连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

方剂20

老宋茶10克

制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1

熟地、黄芪各15克,山芋肉、补骨脂、五味子各10克,元参、山药、丹参各12克,苍术6克,肉桂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阴阳两虚证

方剂22

白术40-100克,枳壳15-20克,清半夏、三棱、莪术、葛根各20-30克,沉香15克,炙车钱2-3克

制用法:水煎服。兼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肝郁者加郁金、茵陈;早衰者加女贞子、杞子、山萸肉。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3

新鲜猪胰1具,薏苡仁50克或黄芪100克

制用法:猪胰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数片后,再与薏苡仁一块放入碗内,加水淹没。用铁锅隔水炖熟,加入适量食盐和调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4

鲜芹菜、青萝卜各500克,冬瓜1000克,绿豆120克,梨2个

制用法:先将芹菜和冬瓜略加水煮,用白纱布包住取汁,同绿豆、梨、青萝卜共煮熟服。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5

蛇床子、莲子须、山茱萸、白鲜皮各10克,益智仁、桑椹、炙黄芪、山药、银花藤各30克,白茯苓15克,五倍子、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

三七粉3克(冲服)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方剂26

党参15克,丹参30克,元参、沙参各10克,玉竹12克,乌梅30个

制用法:水煎服。渴甚者加天花粉,大便稀溏加停山楂。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7

苍术、元参、生黄芪各30克,山药、熟地、生地、党参、麦冬、五味子、五倍子、生龙骨、茯苓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气阴两伤挟血淤证

方剂28

干马齿苋10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用1-2周尿糖即可转阴。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9

泥鳅10条,干荷叶3张

制用法:将泥鳅阴干研末,与荷叶末混匀。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30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制用法:将活蚌用清水养2天,去净泥味后取出其肉,共煮汤,经油盐调味,熟后吃苦瓜与蚌肉。

适应症: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长短,单纯西药治疗虽有易耐药即继发失效,胃脘不适、皮疹等副作用,因其降糖效果迅速,便于服用或使用而被患者乐于接受。单纯中药治疗,虽无不良反应,且可控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但降糖作用缓慢,力度较小,惟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又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继发失效。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①寻找中西医结合点。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配合小剂量西药降糖药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小剂量西药降糖药配合使用,也要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全面考察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性质等具体情况下,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具体选择相应的降糖西药。

②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灵活吸收前人药理研究成果。经药理研究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具有补益作用的人参、黄芪、黄精、山药、枸杞子、地黄、茯苓、仙灵脾、山萸肉、当归等;具有清利解毒、理气活血作用的苍术、玉米须、荔枝核、五倍子、丹参、桑叶、桑白皮、知母、番石榴等。临床上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药,确实可以提高疗效,但要注意辨证选药,否则不会有效,比如阳虚之体而投之以知母、苍术之类确非所宜。

③根据病机本质,开发专方专药。抓住糖尿病某个证型或某一时期的主要病机的特点,确定治疗原则,开发专方专药研究大有可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特点

(1)疗效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依据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其长年。如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而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无疑两者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另者,中医的辨证加上西医的一系列客观众指标,这样以其微观众的形式参于宏观之中,使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向前跨跃了一步,无疑对“施治”的指导也更加确切,疗效必须提高。

(2)疗效短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明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型居多,治则为益气养阴。益气者,益脾气助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养阴者,养肾之阴,滋下焦之水源,以降妄炎之火,使水升火降,中焦健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中医的辨证施治再配合西药的降糖药,使中西药发挥其优势,共同攻克,疗程必然缩短。

(3)作用持久 口服降糖药氯磺丙脲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最长,才仅72小时;中药以人参为例,实验研究人参总皂甙能减少四氧嘧啶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的B细胞的破坏,并具有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的B细胞修复和增生能力。停用人参总皂甙后降糖作用尚能维持1~2周。所以中西医结合,不仅降糖作用快,而且持久。

(4)扬长避短 西药降糖作用起效快,作用可靠,但改善症状不明显。如一部分病人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尿糖得到控制,但仍有乏力、便干、失眠、多汗等,而中药可弥补其不足。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往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均不能使血糖下降,而中医的优势

则表现在西医疗法处于劣势时,得以充分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昏迷时,由于昏不知人,一切口服药无计可施,况且胃肠吸收不如直接静脉滴注。所以,静脉输注胰岛素和补充液体是最好的途径,故中西医结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5)防治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早期即有血流流变学改变,血液粘度增高,这与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多伴有淤血证是一致的。而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度,正是后来大、小血管病变的基础。所以,为了预防并发症,从治疗糖尿病开始,在降糖的同时就应注意降脂、降粘。因

为一旦出现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现代医学是无法使其逆转的,而中药在防治并发症上确有独到之处。

糖尿病治疗之五:其它治疗

拔罐疗法

方法一:

(l)取穴(图8):①膀胱经:三焦俞、肾俞。②任脉:石门。③经外奇穴:华信夹脊。④脾经:三阴交。(2)治疗方法:①留罐法:以上穴位于拔罐后各留罐10-20分钟。②排罐法:于腰椎两旁行密排罐法并留罐。③针罐法:先用毫针针刺上穴得气后再行留罐。

方法二:

(l)拔罐部位:选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

(2)方法:取上穴,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或采用背部前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肾俞段涂抹润滑剂,然后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瘀点为止,隔日1次。

自我按摩疗法

通过自我按摩可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清泄三焦燥热,滋阴健脾等功效。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按摩以胸腹部、腰背部、上下肢等部位的经络、穴位为主。一般采用先顺时针按摩30-40次,再逆时针按摩30-40次的方法进行。左右手交换进行或同时按摩。

1.按摩肾区

清晨起床后及临睡前,取坐位,两足下垂,宽衣松带,腰部挺直,以两手掌。已置于腰部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套开1寸半),上下加压摩擦肾区各40次,再采用顺旋转、逆旋转摩擦各40次。以局部感到有温热感为佳。

2.按摩腹部

清晨起床后及临睡前,取卧位或坐位,双手叠掌,将掌心置于下腹部,以脐为中心,手掌绕脐顺时针按摩物40圈,再逆时针按摩40圈。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由内向外可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按摩的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觉舒适为宜。

3.按摩上肢

按摩部位以大肠经、心经为主,手法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为主,可在手三里(肘部横纹中点下2寸处)、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腔与桡侧腕屈肌腹之间)、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4.按摩下肢

按摩部位以脾经、肾经为主,手法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为主,可在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阳陵泉(胖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5.按摩劳宫穴

该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6.按摩涌泉穴

该穴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借助足按摩器或钝性的物体进行自我按摩。

针灸疗法

(一)针刺可以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目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指标为〈6.0mmol/L。有人发现针现刺可以使临床指标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糖明显下降,或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下降幅值高达5.6mmol/L,尿糖多随血糖的下降而转为阴性。糖耐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至

消失,有效率为81.5%~87.5%,平均显效率在34%左右,且无明显地副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针灸对改善血糖的作用,对DM(II)型中的胰岛素抵抗型疗效最为理想,对DM(I)型、以及严重消瘦者,疗效较差。而且疗效有疗程依赖性,随治闻的时间延长,疗效逐渐上升,与降糖的中西药联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药物的用量,有些甚至停用降糖药,而血糖能长期保持稳定。

(二)针刺可以调节与血糖代谢有关的物质。正常的血糖调节,主要依赖胰岛素,当血糖升高时,迷走神经和胰岛素β细胞受到刺激,引起β细胞表面的IK离子通道的开放,大量K+内流,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激活胰岛素基因,促使胰岛素分泌,从而使部分血糖变成肝糖原,而

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低于正常时,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岛轴(HPA axis),而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等又促使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上升。通过这个反馈环路,实现血糖的相对恒定。有人用经络经皮低频电针治疗某些糖尿病患者,发现于针后胰岛素立即上升达治疗前的3~5倍,其效应可持续达3个小时以上,同时生长激素降低、血糖下降。有人针灸治疗DM(II)型患者,发现针后甲状腺素T3、T4下降,cAMP下降、而cGMP上升。可见针灸作用,不仅局限于胰内。还 有较强的胰外作用。

(三)对胰岛组织形态和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如透明样变、纤维化和水肿,少数有胰岛细胞总数目的减少。而胰岛素抵抗患者,多表现为受体后的缺陷,如组织和胰岛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数目出现下降,或与相应配体结合能力的下降。有研究证实,针刺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动物(如小鼠、大鼠、家兔等)的β细胞有明显地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也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提高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力和使下降的受体数目上调,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治疗某些类型糖尿病的作用。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如通过改善中枢神经功能达到使机体调节血糖这一反馈通路更另完善和敏感,从而使机体能对血糖有一个良性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针灸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针灸对糖尿病的作用,可分为胰内和胰外两大方面。

(一)胰内方面。正如前所述,胰内机制主要是保护β细胞的完整性,促进或调节胰岛素的适当分泌,增加β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功能,以及增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但能否对胰岛细胞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有调节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上所述,针灸能提高DM患者的cGMP,而

降低cAMP水平,而这二者是细胞内的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节和控制细胞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血糖调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胰外方面。主要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有关。许多研究证实,针刺能良好地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使机体调节血糖的网络趋于完善。另外,有研究表明,针刺还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地敏感性,从而在高血糖状态下,促使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加速,调节血糖的平衡。在胰外方面中,针灸降低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可能机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可能一个主要通路如下:针灸-----CNS中血糖调节网络-----迷走神经-----胰岛,从而对血糖的调控趋于精确化。但其中机制目前研究甚少,但可以预见,这是一个迄待探索的宝藏。

针灸在治疗糖尿病的应用和一些常用穴位介绍。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多为三焦同病。治疗也主要是围绕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依据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消渴为三焦同病,而主要又在肝脾肾三脏,中医认为“胃火旺盛,则消谷善饥”、“肾水不足,则虚火上炎;肾气不足,则不能化水涩精,故小便甘而频数”、“肝木不调,克伐脾土”等理论;同时依据临床症状,选用三焦经穴位。选穴多如脾经的“太白穴(Sp3)”、“三阴交穴(Sp6)”;胃经的“足三里穴(S36)”、“内庭穴(S44)”;三焦经的“阳池穴(TE4)”“外关(TE5)”“天井穴(TE6)”;肝经的“太冲穴(Liv2)”,肾经的“太溪穴(K3)”“复溜穴(K7)”;另外背俞穴,如胰俞穴、脾俞穴(B20)、胃俞穴、肝俞穴(B18)、肾俞穴(B23)等。

列表如下:

临床常用治疗糖尿病的不同经脉的常用穴位

经脉名称 常用穴位

脾经 太白、公孙、三阴交

胃经 足三里★、内庭

肝经 太冲

肾经 太溪、水泉、复溜

三焦经 阳池★、外关

背俞穴(膀胱经) 胰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

:适用于灸法治疗的穴位,其余穴位多用针法。

在糖尿病初发期。多尚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可直接选择上述穴位为主,采用低频电针或手针进行治疗,但有研究证实,在针灸4~6周时,一般都能取得较明显的降糖作用,而且临床症状都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但还必需继续坚持一段时间,约在一至数月后才能达到巩固的作用。

但糖尿病中最为重视的是其并发症。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中国莫孝荣等人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48小时后血糖升高(11.1-33.3mmol/L),出现多饮、多食和多尿现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以电针(EA)和经皮电刺激(TENS)治疗,取穴双侧肾俞和足三里,每次20分钟,每周三次,共五周;DM组未给治疗,另设ND组。到六周末治疗组血糖下降,和DM组相比,EA组差异显著(P<0.05),三多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但TENS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周和六周末,DM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动物明显减慢(P<0.05),而EA组和TENS组分别于四周和六周时恢复正常,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DM组和TENS组在造模后基础痛阈一度出现降低(痛敏),而EA组痛阈不但不降反而升高,与DM组和TEN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肯定了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选穴一般采取全身取穴配合局部取穴。全身取穴可参考上表,而局部主要依病变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针灸方法,一般采用针与灸,以及药物结合的方法,共同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治疗的新动向

预防糖尿病疫苗

韩国(Korea)汉南大学(Hannam University)的Dr.Yong-song Bae和其他研究人员,把牛痘菌苗(bovine mycobacterium,即卡介苗(BCG))复制(clone),使它的表面含有一种叫做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的抗原(antigen)。

研究人员用老鼠作实验,发现这种新的重组的卡介苗系统(recombinant BCG system),能有效地预防由病毒引致的一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即青少年因为胰脏的细胞(pancreatic cells)遭受病毒破坏而导致的糖尿病)。接受了疫苗的老鼠,它们的抗原血清(antiserum)所

含有的VP1-特殊抗体(VP1-specific antibodies)明显增加,能抵抗引致的一型糖尿病的病毒。

人工培殖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成功人工培殖,一种可以持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帮助治疗糖尿病患者。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的李云教授(Professor Fred Levine)说,这种称Beta细胞是在胰脏(pancreas)内找到的,它受到葡萄糖(glucose)刺激时,便分泌胰岛素(insulin),假如这种细胞失去功能,或身体不能使用胰岛素,便会引 致糖尿病(diabetes)。

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将含有Beta细胞的胰脏组织,移植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给予病人生产胰岛素的能力,但是,胰脏组织的供给有限,不能满足这麽多的病人的需要。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培殖的方法,可以无限量地制造Beta细胞,供给病人使用;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在老鼠体内制造Beta细胞,并且令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

新的,更安全的糖尿病药物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s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简称FDA)的药物顾问委员会,建议使用由SmithKline Beecham公司制造一种叫做Avandia(化学名称是rosiglitazone)的新药物来治疗第二类糖尿病(Type2diabetes)。现时90至95%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属於这类型的,患有此病的人不是不能产生胰岛素(insulin),而是抗拒体内的胰岛素(insulin resistance),不能起反应。目前,治疗这种糖尿病,是使用一种叫做Rezulin的药,但这药会有损害肝脏(liver)的副作用。

经过临床实验,发现服用Avandia来治疗的病人,血糖(blood sugar)降低,尤其当与另外一种叫metformin的药一起服用,功效更为显著,而且服用後,病人的肝脏并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专家指出这药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它可能会增加病人的坏胆固醇(bad cholesterol,LDL),病人的体重亦会增加。

胰岛素注射将会由吸入乾胰岛素代替

目前,很多糖尿病人(diabetics)都需要注射胰岛素(insulin injection),但不久将来,便可以改变为吸入(inhale)乾胰岛素(dried insulin)。加州(California)的「吸入治疗系统公司」(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发现胰岛素可以被弄乾至像玻璃粉的状态(glassy state,就像乾种子内的糖一样),这样便可以利用吸入器吸进肺部(lungs)。

糖尿病的基因疗法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泵或注射器每日分次注射胰岛素,但都不能模拟正常胰岛细胞,在对代谢及激素信号的反应中以精确的时间和剂量分泌胰岛素。采用胰腺、胰岛细胞移植,也因其制作过程复杂、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免疫排斥等原因而只适用于少数病例。因此,针对细胞基础上胰岛素释放所设计的细胞系作为一种主要替代品,势在必行。胰岛素分泌细胞系作为胰岛素释放的媒介物,具有潜在的有利条件(如成本低);在游离病原体的条件下生长且不受数量的限制;保持较高的可复制功能特征等,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稳定性和可复制性。重组合腺病毒的结构作为人类基因疗法的主要媒介并不理想,因其整合效应很低,而且寿命较短。由于大多数胰岛素瘤细胞系所分泌的胰岛素只是B细胞所产生的胰岛素的一小部分,所以需要研究产生胰岛素分泌量大大超过原代细胞的细胞系。此外,这些细胞系是否能在所选择的装置中生长和保护,是否会引起有害的免疫学和生物学反应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毫无疑问,细胞工程和基因疗法必将为糖尿病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